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Q235钢板淡水河谷中国上演“反间计” >

Q235钢板淡水河谷中国上演“反间计”

2012/6/5

2011年8月,“Q235钢板巴西淡水河谷号”满载39万吨铁矿石驶向大连港,然而由于遭遇到中国船东协会的坚决反对,原本已经驶入东海的“巴西淡水河谷号”,被迫转向驶入意大利。自此,淡水河谷与中国港航界的矛盾开始升级。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,淡水河谷挑起了中国航运产业的内斗。隔岸观火、远交近攻,打压船公司而拉拢港口与造船厂等,淡水河谷算是煞费苦心。

隔岸观火淡水河谷挑起内斗

中国对于铁矿石的大量需求,让三大矿石巨头力拓、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赚得盆满钵满。但是,在这三强之中,只有淡水河谷与中国的距离最远。上下波动的海运费,让淡水河谷的铁矿石优势远逊于另外两家。淡水河谷想要弥补自己的软肋,于是,就把着眼点放在了订造40万吨级的大船上。据淡水河谷方面介绍,他们打造的40万吨级巨轮,承载量可谓世界一流,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铁矿石的海运费,增加淡水河谷的竞争力,同时还将为中国的钢铁业“省”下一笔不小的费用。此外,淡水河谷还号称此种船型更是低碳环保的代表,安全的象征。

Q235钢板有意思的是,这样的巨轮,都由中国的熔盛重工建造,并大多以中国地名命名。比如,第一艘船为“VALECHINA”(中国),第二艘船为“VALEDONGJIAKOU”(山东董家口)。而即将在熔盛重工造船基地完工的后续船舶,将命名为“VALEHEBEI”(河北)、“VALESHANDONG”(山东)。如此明显的命名方式,可见,巴西淡水河谷造巨轮真是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。

面对货主变船东、企图“抢食”的淡水河谷,中国各大航运公司势必不会坐以待毙。一方面,淡水河谷已经成为垄断铁矿石的代表,如果海运再被其侵占,后果可想而知。另一方面,本来由中国船公司承运的铁矿石,目前面临“饭碗”被抢的尴尬。利益相争之时,尤其以中国船公司的反对声最为强烈,结果,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
但是,由于巴西人的“大智慧”,让中国的反对声喊得并不是那么整齐一致。2011年12月,淡水河谷旗下一艘40万吨级巨型货船在大连港成功停靠,而在2012年2月,淡水河谷高层还曾拜访过大连港。淡水河谷的计划在中国造船业和中国港口业受到公开欢迎,而中国钢铁业则是在纠结状态中欲拒还迎。这种让人尴尬的产业内斗局面令政府部门态度暧昧,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中国对铁矿石的海量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变。

于是,Q235钢板形势变成了只剩下“一个人在战斗”的中国船东协会。据悉,自2011年以来,中国船东协会多次上书交通运输部、发改委等国家部委,反对淡水河谷大规模扩张船队计划,建议主管部门否决淡水河谷40万吨级矿砂船停靠中国港口的计划。这样的呼吁最终还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。今年1月31日,交通运输部发布新规,中国对超过现行规范设计船型的大型干散货、油品船舶,不再采取“一船一议”的方式进行靠泊管理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此规定是使得淡水河谷巨轮靠港的“夙愿”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