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资金“僧多粥少”“膏肓”钢市需多面联手 >

资金“僧多粥少”“膏肓”钢市需多面联手

2012/6/2

5月以来,外围政治、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一直动乱难稳,希腊选情是定还是重选,是留在欧元区还是离开;西班牙“险情”再起;埃及总统选举结果遭众人抗议等等,综合影响之下,国际大宗商品全线下滑,对于中国经济,最新消息称多家机构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,业内人士也表示,5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或继续回落、不会好看。在此大背景之下,本就“自身难保”、“发展到瓶颈,恶性凸显”的钢铁及其上下游行业均难以独善其身。

  钢市:病入膏肓,“单方面性解决”已难以根治今日下场

  钢铁行业在2012年就一直没有好事发生,除了停产检修就是跌价,用钢贸商的话来讲,钢铁行业已经病入膏肓,现在单方面从价格或者需求方面解决已难以根治其顽疾。

  何以落得今日下场?近年来,虽然国家持续在控制污染性高炉建设,持续在管理混乱的房地产市场,但小型钢厂的落成也如雨后春笋般站立,这就意味着即使限产,即使检修,国内钢材的总供给量还是一天天的在壮大,因此再考虑到近年来通胀或者保障性住房的干扰,钢铁的盈利空间持续挤压,最终落到今日如此之下场。

  回到5月份来讲,以唐山钢坯为例,5月下旬,唐山钢坯的出厂价接近3500元/吨,连创近年新低,钢厂宁愿承受原料采购合同的违约金,都不愿囤货限制资金,钢铁行业运行已变得“束手又束脚”。

  煤炭:内忧外患,“不好出手,下游不接货”

  业内表示,目前无论焦煤还是电煤,跌价已经不是一个现状,而是一个常态。目前看来,部分煤矿已开始主动接受兼并重组事宜,或者进入停产修正阶段,预计煤炭总体社会供给量将逐步开始缩小。

  具体价格看来,5月国内焦煤价格累计跌幅控制在40-50元/吨左右,但港口电煤平仓价已由月初的780元/吨跌至现在的770元/吨,很明显,淡季无需求是造成矿山出货不顺畅的主因。

  “不好出手,下游不接货,价格一天一变。”在北方港口的煤炭经销商处于无奈的焦虑之中。今年的煤炭市场出现了少有的全部品种下跌的走势,无论动力煤、冶炼精炼、化工用煤等均表现非常疲弱。煤炭企业面临着发运困难、欠款增加、利润下降的多重困难局面。

  国际方面,国际煤价频频下滑,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。前四个月我国进口煤炭8655万吨,同比增长69.6%。而国际煤价“跌跌不休”,澳洲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下跌5.7%至97.5美元,由于澳元从4月底以来连续贬值幅度高达6.5%,澳洲动力煤价格仍有下跌空间。国际煤炭价格跌破100美元,创下两年来新低。目前已形成国际煤价与国内价格倒挂。综合之下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乱世出枭雄,罢工使得澳大利亚煤炭市场趋紧之后,现货价格提升近15美元。

  业内普遍认为,当然宏观基本面的改善是决定煤炭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因素。

  运输:强性上涨,钢市成本上升,牵制价格

  经国务院批准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铁道部2012年5月16日下发《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》(发改价格〔2012〕1358号,从2012年5月20日开始,对全路实行统一运价的营业线货物运价进行调整,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分,涨幅达到9.5%。

  对于此次铁路货运价格上调的原因,国家政府明确指出主要是为了弥补铁路运输成本上涨压力。铁路内部人士表示,现在各种社会成本都在上升,相关数据显示,2011年电价上涨了8%、煤炭价格上涨了12%、人力成本上涨了20%,特别是钢材、油电、水泥等与铁路运输关系密切的原材料价格也是普遍上涨。在铁路运输形势趋紧的情况下,铁路运输成本压力急升,货运价格上调是必然。

  据分析,中间成本的强性上涨,买方必然牵制卖方的价格,卖方也必然会考虑到买方的意愿,相对虚心的接受降价的提议。坐收渔翁之利的只能是铁道部,当然,如果这批费用能用于改善国家运输的质量,那确实也无可厚非。

  整体资金:僧多粥少“哪方都没有明显的获利感觉”

  5月降准,释放的4200亿资金放至何处,大家都不得而知,又或许大家都知道现在资金紧缺已经不是某个行业的问题,而是整个社会的现状,因此4200亿瓜分之后,哪方都没有明显的获利感觉。

  业内人士也认为,今年以来,央行已经两次降准,预计央行可能在年内再降准3次,最近一次可能在6月。他表示,6月到期资金将会减少,仅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不足以为市场提供足够流动性。加之4月经济数据表现疲软和外部经济环境不佳等因素,央行可能在6月再次降准。

  这样如果成真,连续的释放资金,或许能对大宗商品的改观有些许的收益。

  综上所述,6月钢市好转仍旧乌云遮月,闷热不堪,企稳正式“鳌头上升”仍压力重重,需多方面“联手”刷旧墙。

  困难的时候,大家总想着“抱团取暖”,但是,诸不知,即使现在抱团了,又能多大程度上拯救钢市呢?就比如厂商联手保价,或许短期内大家能保住价格不跌,但是,人都是自私的,商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,总有人在挺不下去的时候,先撤出抱价的阵营,这样的结果可能还是功归于溃。因此,笔者认为,抱团取暖或许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,也没有那么神奇。